You can find our wedding photos at the following link: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ttle-bubble/sets/72157606504440718/show/
There might be more to come when we receive pictures from more family and friends.
Sunday, August 03, 2008
Friday, March 21, 2008
入聯返聯,兩票都投
這是篇po在六七年級大聯盟網站,讓我很感動的文章,關於他們在台南青年路城隍廟口的明信片擺攤經驗。或許對某些來意不善者的評語我不會如此回應,但是感動依然。
大太陽底下,我想著,我們這群人是不是很笨??我為什麼要為了這個公投,忙到天天睡不飽??我現在頭痛的要死,還要站在這裡硬撐著不能休息,我們一群人半 夜不睡覺努力的想著傳單該怎麼寫才能讓大家用很簡單的方式瞭解公投對自己生活的影響,透過mail,一改再改,利用假日,面對著冷漠拒絕我們的手,還是要 勇敢的深呼吸,面對下一個冷漠的拒絕,一樣的話,在同一天講了好幾百遍,偶而遇到一個不知道公投重要性的人,我們努力的講到讓他懂,而且在322願意出來 投票,那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力量,讓我們有力氣撐起微笑的嘴形,向下一個人熱情的遞出傳單。請大家千萬要關心公共議題,並參與民生程序呀!
活在台灣的某部份人們,你們為什麼要對自己這麼不關心??不能只聽媒體說怎樣,你們就放棄思考的能力呀~
我悶悶的低頭整理桌面的傳單,後方伸來一雙手,遞上了在小7買的兩顆御飯糰還有飲料,原來是一位剛剛在旁邊看明信片的太太,聽著他在我耳邊打氣的話,抱著 她,仰起頭,努力的平衡自己快要滿出來的眼淚,我不愛哭,也沒那麼容易被擊倒,我只是不希望,322當天開票的結果,讓我不得不承認,我是活在台灣的少數 人。
另一位擔心我們曬太久的阿桑,站在攤位前面幫我們撐傘,我們婉拒了她的好意,因為那樣,會讓過往的人們看不到我們桌上擺放的宣傳物品,後來她買了紅豆餅跟 新鮮柳丁汁送給我們之後才離開,離開前,她雙手合十對著城隍廟許願,他說要請神明保佑,保佑台灣平安,保佑台灣加入聯合國,也請神明保佑擺攤的這幾位年輕 人平安,身體健康。
我在一旁,跟著她雙手合十,望著馬路另一端的廟口,耳邊聽著她反覆的跟神明祈求,我知道,生活在台灣,沒辦法跟那些我不喜歡的人分割,不管他們的比例有多少,我們都在同一塊土地上拉扯著。
Tuesday, March 18, 2008
充分資訊下的自由選擇
之前寫信給老煦時,我這樣說:「我認為投票是個人的選擇,我們可以批評政策政見和過去政績,但是對於表態支持某陣營這件事,我會覺得這是強加自己的意志在他人身上。」然後「 好像是,我自己的思考被困在對民主政治的理想想望與對國家主權的期盼堅持之間無法跳出。」
我覺得除去主權的考慮之外,其實我應該要說的是:「理想的投票行為是擁有充分資訊下的自由選擇。」大概是我被經濟模型荼毒又堅持人生而平等,我會認為在理想狀態下,不該有誰去指導誰這樣的高姿態表現,每個人是根據自己的偏好和(有限)理性在做決定。
但是今天收到標題為蔣匪xxx的那篇轉寄信後,著實讓我大大地震驚,震驚著竟然有在自由氛圍下成長的年輕人會認同那樣偏頗、掩蓋史實又倒因為果的文章。而且這和個人偏好並不全然相關,而是真的贊同文章邏輯本身。
我想,問題是不是在於缺乏充分的資訊流通呢?我意思並不是說,每個人每天要花上數個小時到處爬文、良莠皆讀,而是在於,每個人應該要有一些基本的常識與共識,因此不管文章立場如何,讓自己在讀文時可以辨識自己在讀的是可以讀完就丟的廢文,抑或是可以和本身思路一起比對檢視的好文。這樣的話謠言可以止於智者,也有助於民眾對新聞媒體形成更高要求。
而在缺乏充分資訊流通的狀況下,出來講話表態或許可以是個權宜之計?或是,以個人身分的話,就不需要用到表態這樣的辭彙,而僅只是選擇的宣告。這週六我不能選擇,但是假設我可以選擇,這會是我的宣告。
p.s. 推此篇逆轉!勝?。
我覺得除去主權的考慮之外,其實我應該要說的是:「理想的投票行為是擁有充分資訊下的自由選擇。」大概是我被經濟模型荼毒又堅持人生而平等,我會認為在理想狀態下,不該有誰去指導誰這樣的高姿態表現,每個人是根據自己的偏好和(有限)理性在做決定。
但是今天收到標題為蔣匪xxx的那篇轉寄信後,著實讓我大大地震驚,震驚著竟然有在自由氛圍下成長的年輕人會認同那樣偏頗、掩蓋史實又倒因為果的文章。而且這和個人偏好並不全然相關,而是真的贊同文章邏輯本身。
我想,問題是不是在於缺乏充分的資訊流通呢?我意思並不是說,每個人每天要花上數個小時到處爬文、良莠皆讀,而是在於,每個人應該要有一些基本的常識與共識,因此不管文章立場如何,讓自己在讀文時可以辨識自己在讀的是可以讀完就丟的廢文,抑或是可以和本身思路一起比對檢視的好文。這樣的話謠言可以止於智者,也有助於民眾對新聞媒體形成更高要求。
而在缺乏充分資訊流通的狀況下,出來講話表態或許可以是個權宜之計?或是,以個人身分的話,就不需要用到表態這樣的辭彙,而僅只是選擇的宣告。這週六我不能選擇,但是假設我可以選擇,這會是我的宣告。
p.s. 推此篇逆轉!勝?。
唉,看過【蔣匪帶來的與留下的 】之後...
Hi Iris,
我自己是這樣覺得:去中國化是老一輩人的建國策略,而且我相信多數的台灣人認同自己為「華人」,只是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前者帶有文化意涵,後者卻是民族國家(nation state)的認同,不能劃上等話。民族國家的定義可以google找到,我quote一下:"The state is a political and geopolitical entity; the nation is a cultural and/or ethnic entity. The term "nation state" implies that they geographically coincide, and this distinguishes the nation state from the other types of state"。我們真正需要去中國化的地方,是要去除民族和國家這樣的coincidence,因此才不會長期以來被民族國家的迷思所惑,而忽略掉台灣具有做為一個國家的實體,而且這個國家形式是立基在憲政認同的基礎上。
下面這篇文章在我來看是偏頗的,因為只論功不論過,而且論功的部分很多其實是 民主政治發展以來的伴隨現象。怎麼會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例如:在任何時候都 不侵佔國家資源),卻因為死後因形勢所推而重新釋放出來的資源,會被認為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又,蔣介石帶來的不只是胡適、雷震等一幫我們仍然尊敬的知識份子(雷震後來因為鼓吹民主而入獄,晚年開始提倡獨立建國),也有無數出身農家、教育程度低落的士兵,甚至包括被強迫徵兵而來的;再者,當時的台灣本土沒有知識份子嗎?在二二八爆發前夕,當時本土的知識份子和學生活躍地要求政治和經濟改革,但是二二八當時,有多少被殺害呢?又,當時所謂的「外省人」不信任「本省人」的氣氛是存在的,不管是此氣氛所致或是既得利益的難以割捨,我們不能否認早期多為外省籍人士居高官的現象是極不正常的。
文章講到台灣民主發展過程一段,也是很不認真的在簡化本為複雜的歷程。早期的發展主軸,是環繞在政黨政治的民主理想對抗一黨專政戒嚴這樣的主題上,社會裡的族群界線(不管有多明顯)不是不存在,而是被先擱置一旁 (至少在我成長的環境裡,中文講的字正腔圓的小孩總會被身邊的同學和家長聯想為「外省人」,並隨帶為「中上階級」)。不可否認地,用族群界線來催票的方式是可議可恥的,但主要也是因為我們已經達成了政黨政治的初步理想,但是族群之間隔閡的歷史卻還沒有被正視過,因此問題逐漸浮現;但我再強調一次,族群間在歷史上的問題要被鄭重看待及處理,但是利用強化族群界線來鞏固政治利益是自私自利的政客行為,對台灣的民主發展有害無益。
但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會出現以下文章這樣近乎「復辟」的論述 (如果它也可以被稱做論述的話)?我們現在應該探討的,是怎麼樣消弭族群界線,尤其是對老一輩、曾經被以不公正方式對待過的世代,對他們來說,這界線是根深蒂固的、是生命的體驗,不像在年輕一代之間幾乎已不存在。我們萬萬不該做的,是對舊有、不民主的體制歌功頌德,就像老一輩的台灣基本教義派根本不應再再回味日本統治時期,我們的確該感謝過去的執政者(日本人和蔣家)沒有把台灣搞爛,奠定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我們一定要嚴肅檢討他們的執政方式,尤其是打著三民主義大旗,卻實行著不民主、缺乏民意參與,甚至以威嚇的方式限制民眾表達意見自由的國民黨一黨專政時代。
新的時代,享有直選總統、立委、縣市長等等民主權利的我們,應該要向前看不是嗎?向前看的意思不是忘記過去,而是要更認真的去瞭解歷史,並以前瞻的心態來試圖彌補舊時的不公不義、來評論功過,而非耽溺於舊時的傷痕或是威權體制下的太平假相,以及由文士執筆、意在營造偶像崇拜的行銷性質「名言」。
怡伶
Iris Lai wrote:
> 我高中同學轉寄給我的文章, 沒有要說服任何人改變立場的意思, 大家可以自己決
> 定他說得有沒有道理, , 因為亭卉覺得很有意思, 也轉寄給你們看看:)
>
> 請看後面的文章:【蔣匪帶來的與留下的 】 前面是轉寄給亭卉的vita同學寫的
> 自一篇名叫【蔣匪】的文章
>
> 孫先生斌長官寄給我的
> 大家看看
>
> 也許有的人不認同,沒關係,我只想說我認同他說的:我們現在的確就在受一場
> 台灣的文化大革命洗禮。去中國化,為什麼要去中國化?毛澤東革掉傳統,這些
> 人則幻想要革掉歷史,假裝我們不是華人血液。只是當年使用結結實實的暴力,
> 現在用笑裡藏刀的政治角力。根本都一樣。我討厭自私自利的人!
>
> 我看不到國民黨的黨產有多少黃金,不過我想,民進黨要是有朝一日能"討"回一
> 些什麼的話,也不會拿來蓋劇場、給教育補助、支持文藝事業。
> 你知道德國的劇場工作者全是國家養的嗎?
> 你知道大陸北京市有數十個劇場,798藝術特區養了上百個藝術家嗎?
> 不知道,因為從來沒想過這些有可能會成真,但他們在其他國家的確是成真了。
> 我無意要宣傳誰好誰壞,無意叫讀者批評貨讚揚某個政黨
> 只是呼籲大家不要再支持笨蛋教育部長搞一些亂七八糟花大錢的事情了!
>
> vita
>
> 這封信件說得真貼切!!
> 感言:如果今天兩者有讓我選擇的機會,我情願要一個無私無我、不貪污、愛百
> 姓、經營國家建設的威權總統。而不要一個自私自利、貪得無厭、製造族群分裂
> 、淘空國家資產的無能總統。
>
> 【蔣匪帶來的與留下的 】
>
> 李商隱/台北市/文字工作
>
> 土匪 蔣家在台灣沒有佔有任何土地、房屋,原有的士林官邸、各地行館、慈湖
> 靈寢、中正紀念堂均已開放,變成了公眾的花園,觀光的景點。這是蔣公留給台
> 灣最後遺產,屬於全國人民所有。
>
> 蔣匪及其遺族家屬,當年均未將地產登記在蔣家名下,不知是否是蔣匪生前交待
> 不取台灣一絲一毫,還是家屬無知,不知道房地產值錢。還是以為台灣全都是蔣
> 家的。或是根本沒有地政士(代書)朋友替蔣家做財產規劃。
>
> 1945 年2次大戰結束,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台灣重回中國的懷抱。蔣匪派員接
> 收台灣,建設台灣。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黨戰敗。蔣匪退守台灣,帶著50萬
> 大軍,鞏固台澎金馬,防止共產黨入侵;帶領150萬民眾從大陸各地來台,大多
> 數是有高教育水準的上層階級,共同建設台灣成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
>
> 蔣匪帶來的故宮國寶,目前仍然在故宮博物院,已成為世界文物重要景點;帶來
> 的黃金,現在仍然放在新店烏來山區,當年是安定台灣金融的基石。1945 年日
> 本人離開台灣,留下戰爭時剝削殆盡,殘破不堪的台灣。臨走時還故意破壞水電
> 設施,將產業交給地痞流氓,搞得台灣一團亂。大陸來台接收人員,非常辛苦,
> 生命不保還要負責建設,陳儀先生 、孫運璿先生就是歷史的見證。
>
> 蔣匪在大陸失敗,在台灣檢討,開始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公地
> 放領等,佃農有地耕種,地主取得土地債卷,使農人翻身,地主開始經營企業。
> 教育預算依照憲法規定,從不低 於總預算15%,推動國民教育、9年國教,還有
> 各級聯考,使受教權公平又有競爭, 陳水扁先生、蘇貞昌先生就是歷史的見證。
> 當時國家教育以儒家思想為主軸,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及禮義廉恥 更是教育重點,
> 這一方面就不一定成功,杜正勝先生也成為歷史的見證。
>
> 台灣的民主是以選舉為濫觴,1946年即台灣回歸中華民國的第2年,就辦了台灣
> 第1次選舉,民眾直接選出鄉、鎮、區代表,再由代表選縣、市議員,再選省議
> 員,再選國政參議員。俟後政府遷台,陸續舉辦選舉,包括里長、鄉鎮市長、代
> 表、縣市長、議員、立法委員、國大代表,最後1996年完成總統直選。幾乎年年
> 辦選舉,然而今天民主的選舉已經變成族群的對立,真是始料未及。
>
> 埃及法老王留下的金字塔,秦始皇留下的長城,明清留下的故宮紫禁城,法國拿
> 破崙留下的凱旋門,德國路易二世留下的新天鵝堡,都是歷史先人留給我們的遺
> 產。留下遺產的人已經走了,先人的是非,留給後人論斷。
>
> 毛澤東在1966年至1976年發動文化大革命,紅衛兵打砸歷史文物,四人幫乘勢
> 奪權。造成千百年浩劫,如今中國共產黨深切反省,力圖補救,但很多歷史文物
> 已回不來了,就像敦煌石窟的大佛。
>
> 台灣今天的執政黨在清算、鬥爭,陳水扁好像在發動文化大革命,杜正勝在砸歷
> 史文物,民進黨四大天王在乘勢奪權。台灣的人民就好像瘋狂在或恐懼在文化大
> 革命裡。中正紀念堂不會因為拆掉,歷史就說它不曾存在。 陳水扁、杜正勝所作
> 所為,不會因為時間過去,歷史就說它不曾發生。
>
> 土匪 蔣帶來的200萬軍民,大部分已經追隨 蔣匪而去。但延綿的子孫已超過500
> 萬人口。帶來的黃金,雖然有憲兵看守,但民進黨執政7年來,應該清點一下,有
> 沒有蔣家子孫偷跑進去偷拿。帶來的故宮國寶,也該清點一下,是不是2000年
> 政黨輪替了就被國民黨偷了大部分。帶來的民主選舉,已造成族群的撕裂,選舉
> 出來的獨裁,超過威權的獨裁百倍。 威權的獨裁從事建設,選舉的獨裁從事破壞
> 。帶來的土地改革,50年後的三七五減租,造成地主與佃農的糾紛,當年大家努
> 力都有 希望,相親相愛造成了 "台灣經濟奇蹟" 。政黨輪替7年後,總統、產官學
> 、媒體、民眾沒有一個人,誰敢講"台灣經濟奇蹟"這6個字。
>
> 台灣的教育,就學生來說是公平普及的,就老師來說是尊師重道的。而現在的教
> 育是 "杜正勝 "的。
>
> 土匪蔣留下的士林官邸,是日據時代的園藝所,現在開放後變成公園,增加了更
> 多歷史人文。留下的各地行館還有各處銅像,是人文、是藝術都留給愛好和平的
> 人去欣賞。留下的慈湖靈寢、中正紀念堂派些儀隊衛兵,早就是觀光的景點了,
> 也替台灣的觀光留下一線生機。留下的很多的名言,其中一句"生活的目的在增進
> 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讓我們互相勉勵。
>
> 一個是威權的總統,一個是選舉的總統。選舉的總統留給我們的是:
> 〝阿扁我有錯嗎!阿扁有錯嗎!〞
我自己是這樣覺得:去中國化是老一輩人的建國策略,而且我相信多數的台灣人認同自己為「華人」,只是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前者帶有文化意涵,後者卻是民族國家(nation state)的認同,不能劃上等話。民族國家的定義可以google找到,我quote一下:"The state is a political and geopolitical entity; the nation is a cultural and/or ethnic entity. The term "nation state" implies that they geographically coincide, and this distinguishes the nation state from the other types of state"。我們真正需要去中國化的地方,是要去除民族和國家這樣的coincidence,因此才不會長期以來被民族國家的迷思所惑,而忽略掉台灣具有做為一個國家的實體,而且這個國家形式是立基在憲政認同的基礎上。
下面這篇文章在我來看是偏頗的,因為只論功不論過,而且論功的部分很多其實是 民主政治發展以來的伴隨現象。怎麼會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例如:在任何時候都 不侵佔國家資源),卻因為死後因形勢所推而重新釋放出來的資源,會被認為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又,蔣介石帶來的不只是胡適、雷震等一幫我們仍然尊敬的知識份子(雷震後來因為鼓吹民主而入獄,晚年開始提倡獨立建國),也有無數出身農家、教育程度低落的士兵,甚至包括被強迫徵兵而來的;再者,當時的台灣本土沒有知識份子嗎?在二二八爆發前夕,當時本土的知識份子和學生活躍地要求政治和經濟改革,但是二二八當時,有多少被殺害呢?又,當時所謂的「外省人」不信任「本省人」的氣氛是存在的,不管是此氣氛所致或是既得利益的難以割捨,我們不能否認早期多為外省籍人士居高官的現象是極不正常的。
文章講到台灣民主發展過程一段,也是很不認真的在簡化本為複雜的歷程。早期的發展主軸,是環繞在政黨政治的民主理想對抗一黨專政戒嚴這樣的主題上,社會裡的族群界線(不管有多明顯)不是不存在,而是被先擱置一旁 (至少在我成長的環境裡,中文講的字正腔圓的小孩總會被身邊的同學和家長聯想為「外省人」,並隨帶為「中上階級」)。不可否認地,用族群界線來催票的方式是可議可恥的,但主要也是因為我們已經達成了政黨政治的初步理想,但是族群之間隔閡的歷史卻還沒有被正視過,因此問題逐漸浮現;但我再強調一次,族群間在歷史上的問題要被鄭重看待及處理,但是利用強化族群界線來鞏固政治利益是自私自利的政客行為,對台灣的民主發展有害無益。
但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會出現以下文章這樣近乎「復辟」的論述 (如果它也可以被稱做論述的話)?我們現在應該探討的,是怎麼樣消弭族群界線,尤其是對老一輩、曾經被以不公正方式對待過的世代,對他們來說,這界線是根深蒂固的、是生命的體驗,不像在年輕一代之間幾乎已不存在。我們萬萬不該做的,是對舊有、不民主的體制歌功頌德,就像老一輩的台灣基本教義派根本不應再再回味日本統治時期,我們的確該感謝過去的執政者(日本人和蔣家)沒有把台灣搞爛,奠定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我們一定要嚴肅檢討他們的執政方式,尤其是打著三民主義大旗,卻實行著不民主、缺乏民意參與,甚至以威嚇的方式限制民眾表達意見自由的國民黨一黨專政時代。
新的時代,享有直選總統、立委、縣市長等等民主權利的我們,應該要向前看不是嗎?向前看的意思不是忘記過去,而是要更認真的去瞭解歷史,並以前瞻的心態來試圖彌補舊時的不公不義、來評論功過,而非耽溺於舊時的傷痕或是威權體制下的太平假相,以及由文士執筆、意在營造偶像崇拜的行銷性質「名言」。
怡伶
Iris Lai wrote:
> 我高中同學轉寄給我的文章, 沒有要說服任何人改變立場的意思, 大家可以自己決
> 定他說得有沒有道理, , 因為亭卉覺得很有意思, 也轉寄給你們看看:)
>
> 請看後面的文章:【蔣匪帶來的與留下的 】 前面是轉寄給亭卉的vita同學寫的
> 自一篇名叫【蔣匪】的文章
>
> 孫先生斌長官寄給我的
> 大家看看
>
> 也許有的人不認同,沒關係,我只想說我認同他說的:我們現在的確就在受一場
> 台灣的文化大革命洗禮。去中國化,為什麼要去中國化?毛澤東革掉傳統,這些
> 人則幻想要革掉歷史,假裝我們不是華人血液。只是當年使用結結實實的暴力,
> 現在用笑裡藏刀的政治角力。根本都一樣。我討厭自私自利的人!
>
> 我看不到國民黨的黨產有多少黃金,不過我想,民進黨要是有朝一日能"討"回一
> 些什麼的話,也不會拿來蓋劇場、給教育補助、支持文藝事業。
> 你知道德國的劇場工作者全是國家養的嗎?
> 你知道大陸北京市有數十個劇場,798藝術特區養了上百個藝術家嗎?
> 不知道,因為從來沒想過這些有可能會成真,但他們在其他國家的確是成真了。
> 我無意要宣傳誰好誰壞,無意叫讀者批評貨讚揚某個政黨
> 只是呼籲大家不要再支持笨蛋教育部長搞一些亂七八糟花大錢的事情了!
>
> vita
>
> 這封信件說得真貼切!!
> 感言:如果今天兩者有讓我選擇的機會,我情願要一個無私無我、不貪污、愛百
> 姓、經營國家建設的威權總統。而不要一個自私自利、貪得無厭、製造族群分裂
> 、淘空國家資產的無能總統。
>
> 【蔣匪帶來的與留下的 】
>
> 李商隱/台北市/文字工作
>
> 土匪 蔣家在台灣沒有佔有任何土地、房屋,原有的士林官邸、各地行館、慈湖
> 靈寢、中正紀念堂均已開放,變成了公眾的花園,觀光的景點。這是蔣公留給台
> 灣最後遺產,屬於全國人民所有。
>
> 蔣匪及其遺族家屬,當年均未將地產登記在蔣家名下,不知是否是蔣匪生前交待
> 不取台灣一絲一毫,還是家屬無知,不知道房地產值錢。還是以為台灣全都是蔣
> 家的。或是根本沒有地政士(代書)朋友替蔣家做財產規劃。
>
> 1945 年2次大戰結束,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台灣重回中國的懷抱。蔣匪派員接
> 收台灣,建設台灣。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黨戰敗。蔣匪退守台灣,帶著50萬
> 大軍,鞏固台澎金馬,防止共產黨入侵;帶領150萬民眾從大陸各地來台,大多
> 數是有高教育水準的上層階級,共同建設台灣成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
>
> 蔣匪帶來的故宮國寶,目前仍然在故宮博物院,已成為世界文物重要景點;帶來
> 的黃金,現在仍然放在新店烏來山區,當年是安定台灣金融的基石。1945 年日
> 本人離開台灣,留下戰爭時剝削殆盡,殘破不堪的台灣。臨走時還故意破壞水電
> 設施,將產業交給地痞流氓,搞得台灣一團亂。大陸來台接收人員,非常辛苦,
> 生命不保還要負責建設,陳儀先生 、孫運璿先生就是歷史的見證。
>
> 蔣匪在大陸失敗,在台灣檢討,開始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公地
> 放領等,佃農有地耕種,地主取得土地債卷,使農人翻身,地主開始經營企業。
> 教育預算依照憲法規定,從不低 於總預算15%,推動國民教育、9年國教,還有
> 各級聯考,使受教權公平又有競爭, 陳水扁先生、蘇貞昌先生就是歷史的見證。
> 當時國家教育以儒家思想為主軸,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及禮義廉恥 更是教育重點,
> 這一方面就不一定成功,杜正勝先生也成為歷史的見證。
>
> 台灣的民主是以選舉為濫觴,1946年即台灣回歸中華民國的第2年,就辦了台灣
> 第1次選舉,民眾直接選出鄉、鎮、區代表,再由代表選縣、市議員,再選省議
> 員,再選國政參議員。俟後政府遷台,陸續舉辦選舉,包括里長、鄉鎮市長、代
> 表、縣市長、議員、立法委員、國大代表,最後1996年完成總統直選。幾乎年年
> 辦選舉,然而今天民主的選舉已經變成族群的對立,真是始料未及。
>
> 埃及法老王留下的金字塔,秦始皇留下的長城,明清留下的故宮紫禁城,法國拿
> 破崙留下的凱旋門,德國路易二世留下的新天鵝堡,都是歷史先人留給我們的遺
> 產。留下遺產的人已經走了,先人的是非,留給後人論斷。
>
> 毛澤東在1966年至1976年發動文化大革命,紅衛兵打砸歷史文物,四人幫乘勢
> 奪權。造成千百年浩劫,如今中國共產黨深切反省,力圖補救,但很多歷史文物
> 已回不來了,就像敦煌石窟的大佛。
>
> 台灣今天的執政黨在清算、鬥爭,陳水扁好像在發動文化大革命,杜正勝在砸歷
> 史文物,民進黨四大天王在乘勢奪權。台灣的人民就好像瘋狂在或恐懼在文化大
> 革命裡。中正紀念堂不會因為拆掉,歷史就說它不曾存在。 陳水扁、杜正勝所作
> 所為,不會因為時間過去,歷史就說它不曾發生。
>
> 土匪 蔣帶來的200萬軍民,大部分已經追隨 蔣匪而去。但延綿的子孫已超過500
> 萬人口。帶來的黃金,雖然有憲兵看守,但民進黨執政7年來,應該清點一下,有
> 沒有蔣家子孫偷跑進去偷拿。帶來的故宮國寶,也該清點一下,是不是2000年
> 政黨輪替了就被國民黨偷了大部分。帶來的民主選舉,已造成族群的撕裂,選舉
> 出來的獨裁,超過威權的獨裁百倍。 威權的獨裁從事建設,選舉的獨裁從事破壞
> 。帶來的土地改革,50年後的三七五減租,造成地主與佃農的糾紛,當年大家努
> 力都有 希望,相親相愛造成了 "台灣經濟奇蹟" 。政黨輪替7年後,總統、產官學
> 、媒體、民眾沒有一個人,誰敢講"台灣經濟奇蹟"這6個字。
>
> 台灣的教育,就學生來說是公平普及的,就老師來說是尊師重道的。而現在的教
> 育是 "杜正勝 "的。
>
> 土匪蔣留下的士林官邸,是日據時代的園藝所,現在開放後變成公園,增加了更
> 多歷史人文。留下的各地行館還有各處銅像,是人文、是藝術都留給愛好和平的
> 人去欣賞。留下的慈湖靈寢、中正紀念堂派些儀隊衛兵,早就是觀光的景點了,
> 也替台灣的觀光留下一線生機。留下的很多的名言,其中一句"生活的目的在增進
> 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讓我們互相勉勵。
>
> 一個是威權的總統,一個是選舉的總統。選舉的總統留給我們的是:
> 〝阿扁我有錯嗎!阿扁有錯嗎!〞
Monday, March 17, 2008
Wednesday, February 27, 2008
公投 - 我的個人看法
以下是剛剛在小逸版上的留言:
今天才路過拜訪,有幾點是我想講的,而且是我自己的立場,不代表活動發言:
1. 這樣說大概不是很實際,但我覺得台灣的國際地位沒有一個政黨有權利把她拿來當作選舉遊戲來玩弄。為什麼民進黨要提入聯?又為什麼國民黨要喊返聯?還不是因 為體認到台灣人的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烈,因此希望把這些人全都歸到自己的陣營裡頭。其實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況會是:兩個公投都過,而且平分秋色,讓兩個陣營認 清主體意識是共識,不是partisan issue.
對外的話,大家都清楚入/返聯公投完全就是阿Q行為(或者套句某美國東亞政策分析家的話:a cynical move),過了也沒辦法改變現狀。但是好處在哪裡?是國際媒體很可能會報,是我們的主體意識可能會有被好好呈現的機會。我覺得軒哥(跟著大家一起叫: p)這句話:「只是人一旦掉進泥潭裡,若不想一直陷在那裡,就不得不掙扎」其實是公投這件事背後代表的真正意涵,它是一個用大聲嚷嚷的方式來掙扎的手段。 如果國際上還搞不清楚台灣人想被叫作台灣人的意願,那也不用談什麼國際社會的認可了。
拒領公投票在我看來是非常下等的作法,因為那除了自命清高之外,骨子裡還有什麼?甘地的不合作運動是要要求英國人將印度主權還給印度人,美國大學生發起拒 買血汗工廠衣物的運動,是要強調成衣工人工作條件的不合理,可是杯葛此次公投到底是要抗議什麼?又,值得杯葛產生的代價嗎?另外,什麼叫作公投的「神聖 性」?是要養肥以後供奉神明用的嗎?公投這東西本來不就是,因為某議題在議會裡頭不受注意,所以才乾脆丟出來讓大家沸沸揚揚來討論的手段嗎?我覺得公投根 本就應該要「俗世化」、「平民化」,把公投頭上的黃金光圈拿掉,它才會是一個真正代表直接民意的民主程序。
2. 澄清主體意識為共識的好處在哪裡?我認為是讓台灣民主健全一點,一旦澄清主體意識是多數共識以後,大家就不用在那邊掏心掏肺地喊說我最愛台灣,或是只有 『我們』是正港的台灣人。一旦政治家/政客們體認到愛國主義/國族主義無法有效吸票的時候,他們才會專注在用政策、牛肉一較高下,這就是所謂的誘因。
老實說,我個人認為不論是所謂本土文化代表去挺馬蕭,或是外省人後裔去挺長昌都是非常好的現象;這表示我們的政治文化已經開始在跨出族群的隔閡。說我天真 無知還是樂觀都好,但我真的不買那套什麼:大家不要傻了,國民黨是騙肖仔,對外說愛台灣,背地裡去北京出賣台灣之類的說法;不過我的確也贊成:國民黨應該 將他們對台灣國際地位的看法說清楚,不能只喊要拼經濟。一個國家層級的執政政府,不管是哪黨執政,都必須在外交、內政上有一定的看法和施政藍圖,否則就是 沒有執政的擔當。
3. 講到民進黨政府補助學生參加示威這點,我們去見駐歐大使高英茂時其實有被詢問經費上有沒有困難,但我們當場說明經費都向私人募捐,無需協助。
Wednesday, February 13, 2008
U.N. for Taiwan
活動聲明稿
我們是一群留學海外的臺灣學生,每每跟身旁國際友人談起臺灣,總會遇到他們這樣的疑問:「既然在臺灣,你們有依據自己的憲法所組成的自己的政府、從自己的政府發出的自己的護照,還有由自己的人民投票所選出的自己的民意代表、由自己的民意代表所制定出的自己的公共政策,那為什麼你們還是不被當成一個國家來看待?」
為什麼?最普遍的答案就是中國政府的打壓以及國際政治的現實,但做為留學生的我們也體認到,國際間還不夠了解臺灣人民的集體意識!因此,不管個人選民的政黨偏好是是紅、橘、黃、綠、藍、靛、紫,我們都該向外疾呼我們一致認同的事實 ─ 臺灣人民是生活在獨立憲政體制下,擁有活躍民主政治的自由公民 ─ 而向國際發聲的第一步,便是爭取成為聯合國的一員。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公投不只關係到台灣國際形象,更是台灣人民集體意識的具體展現,不管台灣島內對這個議題是如何地分歧,是「中華民國返聯」還是「以台灣名義入聯」,在國際上只會有一個聲音:「台灣要加入聯合國」(UN membership FOR TAIWAN)。
台灣內部或許會有人覺得:台灣加入聯合國公投沒有什麼用,或是認為這是某政黨的政治操作,公投又無法馬上進入聯合國等等,因而冷淡地對待這次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活動。但是我們憂心的是:一旦入/返聯公投「沒通過」,在國際上傳達出的訊息將是:台灣不願意加入聯合國,或是台灣人民傾向與中國統一、接受中國政府統治。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台灣入/返聯公投沒有過關,更可以讓對岸中國大做文章:「台灣本來就是中國的ㄧ部分。你看,台灣人民也反對與偉大祖國分離。」
在海外求學的我們,經常切身體驗到台灣的國際地位低落,不僅在當地的居留證常寫著『China-Taiwan』,也因為許多外國政府受到中國的威脅,以一個中國為理由,繼續拒絕承認台灣為一個主權國家之外;在台灣入/返聯公投舉辦之際,甚至否定台灣入/返聯公投的合理性。儘管這些外國政府不支持我們,我們身邊卻有許多外國友人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決定。【台灣向前行─加入聯合國】的活動目的,就是要將世界各地國際友人的支持化為具體的文字、影像傳回臺灣,讓因政黨鬥爭而對政治感到心灰意冷的臺灣人民重新燃起表達自身意志的熱情。
本次活動集結了台灣青年海外學子以及海外僑民的努力,我們用「多語宣傳稿」,包括中、英、法、德、荷、西、義、日、越南、馬來等多種語言,以個人身分親自邀請身邊的外國友人、海外台灣人,請他們以「明信片」、「照片上傳」的方式,來聲援台灣加入聯合國,讓台灣面對殘酷的國際局勢時,不會覺得孤單。因為「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公投」並沒有錯,我們沒有用暴力手段去傷害任何人,只是單純地、和平地、集體地表達我們需要國際承認的願望,並希望未來的台灣政府持續地為承認而努力。
我們預計在公投前夕,在台北展出所有國際友人寄回臺灣的明信片及上傳照片。我們也呼籲目前在海外的台灣人,不論你在世界的那個角落,請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向您身邊的所有國際友人宣傳並尋求他們的支持。
發起團體:
比利時魯汶大學(法語)同學會
已連署團體:
澳洲雪梨科技大學台灣同學會、比利時安特衛普同學會、法國法南台灣學生會、德國杜塞道夫台灣同學會、德國司圖加特台灣同學會、荷蘭萊頓博士班學生會、歐洲人文研究協會、台灣英社.....(陸續加入中)。
活動負責人:李聖凱 (比利時魯汶大學(法語)同學會會長)
活動發言人:沈怡伶 (比利時魯汶大學(法語)同學會前任會長)
連絡方式:louvaintaiwan@gmail.com
活動網頁:http://formosa.brl.idv.tw
【台灣向前行 ─ 加入聯合國】
邀請世界各地身邊外國友人聲援
邀請世界各地身邊外國友人聲援
我們是一群留學海外的臺灣學生,每每跟身旁國際友人談起臺灣,總會遇到他們這樣的疑問:「既然在臺灣,你們有依據自己的憲法所組成的自己的政府、從自己的政府發出的自己的護照,還有由自己的人民投票所選出的自己的民意代表、由自己的民意代表所制定出的自己的公共政策,那為什麼你們還是不被當成一個國家來看待?」
為什麼?最普遍的答案就是中國政府的打壓以及國際政治的現實,但做為留學生的我們也體認到,國際間還不夠了解臺灣人民的集體意識!因此,不管個人選民的政黨偏好是是紅、橘、黃、綠、藍、靛、紫,我們都該向外疾呼我們一致認同的事實 ─ 臺灣人民是生活在獨立憲政體制下,擁有活躍民主政治的自由公民 ─ 而向國際發聲的第一步,便是爭取成為聯合國的一員。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公投不只關係到台灣國際形象,更是台灣人民集體意識的具體展現,不管台灣島內對這個議題是如何地分歧,是「中華民國返聯」還是「以台灣名義入聯」,在國際上只會有一個聲音:「台灣要加入聯合國」(UN membership FOR TAIWAN)。
台灣內部或許會有人覺得:台灣加入聯合國公投沒有什麼用,或是認為這是某政黨的政治操作,公投又無法馬上進入聯合國等等,因而冷淡地對待這次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活動。但是我們憂心的是:一旦入/返聯公投「沒通過」,在國際上傳達出的訊息將是:台灣不願意加入聯合國,或是台灣人民傾向與中國統一、接受中國政府統治。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台灣入/返聯公投沒有過關,更可以讓對岸中國大做文章:「台灣本來就是中國的ㄧ部分。你看,台灣人民也反對與偉大祖國分離。」
在海外求學的我們,經常切身體驗到台灣的國際地位低落,不僅在當地的居留證常寫著『China-Taiwan』,也因為許多外國政府受到中國的威脅,以一個中國為理由,繼續拒絕承認台灣為一個主權國家之外;在台灣入/返聯公投舉辦之際,甚至否定台灣入/返聯公投的合理性。儘管這些外國政府不支持我們,我們身邊卻有許多外國友人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決定。【台灣向前行─加入聯合國】的活動目的,就是要將世界各地國際友人的支持化為具體的文字、影像傳回臺灣,讓因政黨鬥爭而對政治感到心灰意冷的臺灣人民重新燃起表達自身意志的熱情。
本次活動集結了台灣青年海外學子以及海外僑民的努力,我們用「多語宣傳稿」,包括中、英、法、德、荷、西、義、日、越南、馬來等多種語言,以個人身分親自邀請身邊的外國友人、海外台灣人,請他們以「明信片」、「照片上傳」的方式,來聲援台灣加入聯合國,讓台灣面對殘酷的國際局勢時,不會覺得孤單。因為「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公投」並沒有錯,我們沒有用暴力手段去傷害任何人,只是單純地、和平地、集體地表達我們需要國際承認的願望,並希望未來的台灣政府持續地為承認而努力。
我們預計在公投前夕,在台北展出所有國際友人寄回臺灣的明信片及上傳照片。我們也呼籲目前在海外的台灣人,不論你在世界的那個角落,請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向您身邊的所有國際友人宣傳並尋求他們的支持。
發起團體:
比利時魯汶大學(法語)同學會
已連署團體:
澳洲雪梨科技大學台灣同學會、比利時安特衛普同學會、法國法南台灣學生會、德國杜塞道夫台灣同學會、德國司圖加特台灣同學會、荷蘭萊頓博士班學生會、歐洲人文研究協會、台灣英社.....(陸續加入中)。
活動負責人:李聖凱 (比利時魯汶大學(法語)同學會會長)
活動發言人:沈怡伶 (比利時魯汶大學(法語)同學會前任會長)
連絡方式:louvaintaiwan@gmail.com
活動網頁:http://formosa.brl.idv.tw
Monday, February 04, 2008
八字
雖說這個年頭越來越多人不信八字這一套,但做為好女兒的我,還是乖乖交出我和小巴的生辰八字,好讓媽媽可以去找個師父選幾個好日子。
只是八字交出去之後,老爸老媽就跟著親友團去日本玩了一個禮拜的雪,直到週末才回來。期間我和小巴自己也忍不住好奇,上網查了農民曆,看到底哪些日子是『宜嫁娶』。查的時候我還信誓旦旦地跟他說:我們現在查的是好日子的「集合」,我媽找師父則是要問出哪個「子集合」是好日子中的好日子。另外為了方便解釋找師父合八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也做出這樣的比喻:總之差不多就是,師父那邊有一套他們行家才知道的 algorithm,當我們把生辰八字當作 input 輸入後,output 就會是所謂的良辰吉時。
直到今天媽媽打電話過來,我才知道我的理解實在是太膚淺了!師父的 algorithm 竟然也算出包括各種『忌嫁娶』,甚至是『諸事不宜』的日子,也就是說原來農民曆的宜/忌/沖等指標並不構成好日子的必要條件。總之,良辰吉時的演算是一項講究在地化、個人化的服務,並非上網google一下農民曆,再限制一下日期範圍,就可以稍窺奧妙的精深秘技。
只是八字交出去之後,老爸老媽就跟著親友團去日本玩了一個禮拜的雪,直到週末才回來。期間我和小巴自己也忍不住好奇,上網查了農民曆,看到底哪些日子是『宜嫁娶』。查的時候我還信誓旦旦地跟他說:我們現在查的是好日子的「集合」,我媽找師父則是要問出哪個「子集合」是好日子中的好日子。另外為了方便解釋找師父合八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也做出這樣的比喻:總之差不多就是,師父那邊有一套他們行家才知道的 algorithm,當我們把生辰八字當作 input 輸入後,output 就會是所謂的良辰吉時。
直到今天媽媽打電話過來,我才知道我的理解實在是太膚淺了!師父的 algorithm 竟然也算出包括各種『忌嫁娶』,甚至是『諸事不宜』的日子,也就是說原來農民曆的宜/忌/沖等指標並不構成好日子的必要條件。總之,良辰吉時的演算是一項講究在地化、個人化的服務,並非上網google一下農民曆,再限制一下日期範圍,就可以稍窺奧妙的精深秘技。
Saturday, February 02, 2008
Stand up against the absurd political reality.
最近新魯汶這兒的臺灣學生們常常碰面,因為開始在緊鑼密鼓地籌畫活動,要尋找外籍友人寄明信片回臺灣支持公投。覺得這件事情重要的主要原因是,公投已經超越政爭的範疇,它是臺灣人民向國際發聲的重要管道,(兩個公投加起來的)最後支持率將會宣告出我們是不是不願意再被孤立的重要訊息。
最近有兩個incidents,
第一個是立法院選舉結束後,康拔的準姊夫跟我說:「我看(法蘭德斯區的)報紙上說,臺灣藍營大勝,指出臺灣人民傾向和中國統一。」
第二個是康拔幫我們找人簽署明信片時,某退休在即的美籍研究員回應:他不想干涉臺灣內政,因為臺灣人民對於獨立與否的意見仍舊分歧,尤其是在國民黨國會大勝以後, 他更覺得不可以貿然簽署支持獨立的活動。
第一個incident聽起來就是媒體沒有好好做功課,把數個高度相關但不等同的事情給畫上等號了;第二個incident卻比較嚇人一點,是看了沒有好好做功課的媒體以後,自己產生出的定見。我覺得對臺灣政黨選擇的最簡易解釋是下面的 specification:
政黨選擇 = b0 + b1*主體意識 + b2*統/獨/現狀dummy + b3*經濟 +b4*(主體意識*經濟)+ u
雖然沒有資料可以run, 但我相信b1-b4都是significant,而且主體意識和統/獨/現狀並不會有太嚴重的multicolinearity的問題。可是首先,significant coefficient只是代表了在其他右手邊的變項給定之下,具有哪個特質的人會傾向於投票給哪個政黨,但卻並不表示他或她__一__定__會作出此般選擇,例如:一個一般說來會投給彩虹政黨的人,可能會因為彩虹政黨執政時經濟萎靡造成個人失業而轉投給黑白政黨;再者,我也不認為我們會遇到simultaneity的問題,意即投票給哪個政黨會影響個人的主體意識或統獨選擇,也就是因果關係是由右邊跑向左邊,沒有左向右的問題。
因此,這些大聲嚷嚷臺灣人民的政黨選擇體現臺灣人民統獨選擇的媒體(或政客),實在是該抓起來打屁屁,根本就是在混淆視聽嘛!
我覺得對待公投的視角,不應該是一味擔憂臺灣政治內鬥的加深,而該把它當作一個對外宣告臺灣人民自決 (self-determination) 決心的機會,宣告公投是民主國家賦予公民的權利,宣告:
「We are really fed up with China's aggressive campaign to isolate Taiwan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以下,是我在 the Heritage Foundation看到的文章段落擷選,which best describes the absurd political reality:
最近有兩個incidents,
第一個是立法院選舉結束後,康拔的準姊夫跟我說:「我看(法蘭德斯區的)報紙上說,臺灣藍營大勝,指出臺灣人民傾向和中國統一。」
第二個是康拔幫我們找人簽署明信片時,某退休在即的美籍研究員回應:他不想干涉臺灣內政,因為臺灣人民對於獨立與否的意見仍舊分歧,尤其是在國民黨國會大勝以後, 他更覺得不可以貿然簽署支持獨立的活動。
第一個incident聽起來就是媒體沒有好好做功課,把數個高度相關但不等同的事情給畫上等號了;第二個incident卻比較嚇人一點,是看了沒有好好做功課的媒體以後,自己產生出的定見。我覺得對臺灣政黨選擇的最簡易解釋是下面的 specification:
政黨選擇 = b0 + b1*主體意識 + b2*統/獨/現狀dummy + b3*經濟 +b4*(主體意識*經濟)+ u
雖然沒有資料可以run, 但我相信b1-b4都是significant,而且主體意識和統/獨/現狀並不會有太嚴重的multicolinearity的問題。可是首先,significant coefficient只是代表了在其他右手邊的變項給定之下,具有哪個特質的人會傾向於投票給哪個政黨,但卻並不表示他或她__一__定__會作出此般選擇,例如:一個一般說來會投給彩虹政黨的人,可能會因為彩虹政黨執政時經濟萎靡造成個人失業而轉投給黑白政黨;再者,我也不認為我們會遇到simultaneity的問題,意即投票給哪個政黨會影響個人的主體意識或統獨選擇,也就是因果關係是由右邊跑向左邊,沒有左向右的問題。
因此,這些大聲嚷嚷臺灣人民的政黨選擇體現臺灣人民統獨選擇的媒體(或政客),實在是該抓起來打屁屁,根本就是在混淆視聽嘛!
我覺得對待公投的視角,不應該是一味擔憂臺灣政治內鬥的加深,而該把它當作一個對外宣告臺灣人民自決 (self-determination) 決心的機會,宣告公投是民主國家賦予公民的權利,宣告:
「We are really fed up with China's aggressive campaign to isolate Taiwan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以下,是我在 the Heritage Foundation看到的文章段落擷選,which best describes the absurd political reality:
Still, American officials are irritated by Taiwan's referendum. They see it as a cynical political move by some Taipei leaders seeking domestic electoral advantage. Of course, politics cannot but be some part of the equation. Policy and politics intersect in the U.S. political system—especially during election time. Why would it not be the case in Taiwan, a sister democracy approaching two momentous national elections?
But this is about more than just about politicians jockeying for position. Surely, Beijing's single-minded determination to stamp out all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to the democratic government in Taipei in an effort to bolster its own legitimacy is no more extraordinary than democratic Taiwan's desperate struggle to shore up its eroding international personality. So, as President Bush and his advisors fret about Taiwan's democratic processes, they might also consider that China's war threats are far more inimical to U.S. interests than Taiwan's referendum.
Friday, January 18, 2008
short stay
3/30阿姆斯特丹飛台北,4/10回程。剛下好單。
要申請文件。
可以出席多年來一直缺席的清明節。(雖然是不該貪吃的時節,但忍不住也有想到斗南阿伯家的好吃自助式春捲 -- 一大張新鮮麵皮,先用湯匙鋪平一層白糖、灑滿一整張的花生粉,再來要填上豐盛的炒麵、高麗菜、蛋皮等等,最後的重頭戲是得想辦法把自己的貪吃包成一捲不會露餡的美味。)
雖然想回去投票,但台幣上萬的機票差價終究還是勸阻了我跨出好公民的第一步。
要申請文件。
可以出席多年來一直缺席的清明節。(雖然是不該貪吃的時節,但忍不住也有想到斗南阿伯家的好吃自助式春捲 -- 一大張新鮮麵皮,先用湯匙鋪平一層白糖、灑滿一整張的花生粉,再來要填上豐盛的炒麵、高麗菜、蛋皮等等,最後的重頭戲是得想辦法把自己的貪吃包成一捲不會露餡的美味。)
雖然想回去投票,但台幣上萬的機票差價終究還是勸阻了我跨出好公民的第一步。
Friday, January 04, 2008
臺灣?歐洲?
我和小巴最近在思考討論,等我畢業還有他的博士後結束後該何去何從的課題。雖然離我畢業至少還有一年的時間,不過人總是要有那麼一點點前瞻性嘛。;=)
本來私心是這樣盼望的,在昨天寫給第三小隊的信裡面:
可是小巴的理論領域指導教授在收到他詢問臺灣某大學研究團隊的信件不久後,就急匆匆地回覆了一封"勸君止步"意味濃厚的給愛徒書(大致翻譯如下)。可是、可是.. 這個團隊看起來已經是臺灣在此領域最優秀加上經費寬裕的研究單位了耶,那我的回台美夢豈不就可以宣告破碎!?雖然這傢伙的確是個沒有多少野心的人物,也說我真要回臺灣他就跟我回去,開計程車也行,可是我才不想擔負起什麼破壞光明前程的重大罪名呀。那相較之下,是不是我這個能力比較差的就該乖乖認份,當起偉大科學家背後的那個黃臉婆呢?卡西恩太太說得沒錯,在誠心接受是兩個人的狀態以後,很多決定就變得複雜了起來...
=== (信件一: 理論指導教授) ===
親愛的康拔:
展信愉快並祝新年快樂!
我熟識XXX教授,也聽說他在臺灣有很豐厚的資源在進行XX研究。我深信你可以在他的團隊裡工作並且貢獻良多,但問題是:你的前途呢?
我個人的看法是,你在那裡不會有什麼光明前程。是的,在那裡待上一年或許不錯,但再久一點,你將會和我們領域裡的主流研究脫節。
在更深入瞭解XX跨國實驗室的近期計畫後,我會說未來的發展機會將立基在XX之XX的模型建立上。以目前的環境和分配給各國團隊有限的實驗時間等等來看,模型建立將會扮演起前所未見的重要角色。這個趨勢還是風行草偃,因為XXX已視此為優先事項。因為你有多樣化的背景還有與生俱來的天份,加上你還如此年輕,如果持續待在主流研究裡的話,你將俱備獨一無二的優勢。
我給你的建議是這樣:先找出哪個歐洲研究團隊是目前在我們領域裡面最被看好的,然後寄出你的履歷給他們。最理想的狀況是,如果你能成為XX跨國研究團隊裡專攻模型建立的成員,你將可以參與未來數年裡最刺激有趣、最具影響力的研究。
祝 好。
XXX 敬啟
註:XXX (康拔的博士答辯委員之一)要回歐洲接下XXX研究院院長的位置了。如果你在找新的工作的話,應該跟他連絡。
=== (信件二: 實驗指導教授) ===
嗨,康拔
我認識XXX, 他之前是在P大學任教。我認為就職業生涯來說,你最好的發展機會應該是要建立起你自己在歐洲的名聲並且在XX跨國實驗室工作。待在台灣做XX理論的話,你或許會找到點樂子,但也就只是這樣。我想XXX(康拔的理論指導教授)已經建議你聯絡剛接下XX研究院院長一職的XXX;如果你希望的話,我可以跟他提一下你在找工作,或許他那兒有空缺在找人。我知道你女朋友給你壓力,這是沒辦法避免的,我好幾年前就看出來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總之一切都取決於你想要有什麼樣的生涯發展,我認為一個優秀出眾的XX學家如你,實在不應該這麼早就退休。
祝 好。
XXX 敬啟
本來私心是這樣盼望的,在昨天寫給第三小隊的信裡面:
對我來說,目前心裡面想到最美好的光景卻是我和小巴各在台南附近的哪間(有網球場的)大學找到工作,每週有好幾天可以陪我爸媽一起吃飯,週末可以去安平看外婆,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順道在安平漁港附近散步;遇到連續假期時,就搭上高鐵去各地拜訪朋友、聊個一下午的天。
可是小巴的理論領域指導教授在收到他詢問臺灣某大學研究團隊的信件不久後,就急匆匆地回覆了一封"勸君止步"意味濃厚的給愛徒書(大致翻譯如下)。可是、可是.. 這個團隊看起來已經是臺灣在此領域最優秀加上經費寬裕的研究單位了耶,那我的回台美夢豈不就可以宣告破碎!?雖然這傢伙的確是個沒有多少野心的人物,也說我真要回臺灣他就跟我回去,開計程車也行,可是我才不想擔負起什麼破壞光明前程的重大罪名呀。那相較之下,是不是我這個能力比較差的就該乖乖認份,當起偉大科學家背後的那個黃臉婆呢?卡西恩太太說得沒錯,在誠心接受是兩個人的狀態以後,很多決定就變得複雜了起來...
=== (信件一: 理論指導教授) ===
親愛的康拔:
展信愉快並祝新年快樂!
我熟識XXX教授,也聽說他在臺灣有很豐厚的資源在進行XX研究。我深信你可以在他的團隊裡工作並且貢獻良多,但問題是:你的前途呢?
我個人的看法是,你在那裡不會有什麼光明前程。是的,在那裡待上一年或許不錯,但再久一點,你將會和我們領域裡的主流研究脫節。
在更深入瞭解XX跨國實驗室的近期計畫後,我會說未來的發展機會將立基在XX之XX的模型建立上。以目前的環境和分配給各國團隊有限的實驗時間等等來看,模型建立將會扮演起前所未見的重要角色。這個趨勢還是風行草偃,因為XXX已視此為優先事項。因為你有多樣化的背景還有與生俱來的天份,加上你還如此年輕,如果持續待在主流研究裡的話,你將俱備獨一無二的優勢。
我給你的建議是這樣:先找出哪個歐洲研究團隊是目前在我們領域裡面最被看好的,然後寄出你的履歷給他們。最理想的狀況是,如果你能成為XX跨國研究團隊裡專攻模型建立的成員,你將可以參與未來數年裡最刺激有趣、最具影響力的研究。
祝 好。
XXX 敬啟
註:XXX (康拔的博士答辯委員之一)要回歐洲接下XXX研究院院長的位置了。如果你在找新的工作的話,應該跟他連絡。
=== (信件二: 實驗指導教授) ===
嗨,康拔
我認識XXX, 他之前是在P大學任教。我認為就職業生涯來說,你最好的發展機會應該是要建立起你自己在歐洲的名聲並且在XX跨國實驗室工作。待在台灣做XX理論的話,你或許會找到點樂子,但也就只是這樣。我想XXX(康拔的理論指導教授)已經建議你聯絡剛接下XX研究院院長一職的XXX;如果你希望的話,我可以跟他提一下你在找工作,或許他那兒有空缺在找人。我知道你女朋友給你壓力,這是沒辦法避免的,我好幾年前就看出來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總之一切都取決於你想要有什麼樣的生涯發展,我認為一個優秀出眾的XX學家如你,實在不應該這麼早就退休。
祝 好。
XXX 敬啟
Subscribe to:
Commen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