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昨天去的理事會會議啦。
這個成衣勞工中心的理事會可以投票的成員都是由會員選出來的,本身也都是衣廠工人,以拉美裔為多數,華裔四位。由於理事幾乎都不諳英語,因此中心人員大部分都有雙語能力,開會時就呱啦呱啦三種語言四面八方響起。然後我也突然意識到,原來我的重責大任之一就是要即時口譯。
因此本來以為會坐在一旁靜靜參與的會議,就變成我第一天的四小時工作培訓。前十分鐘我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先是一段話聽過以後,要翻譯時就只記得第一句話;後來又在要把西語翻成英語再翻成中文時,我和會講西語的工作人員花了一段時間才協調好要怎麼做。之後的確是有漸入佳境,只是我非常懷疑我即時口譯出來的中文到底有誰聽的懂?目前我的口語中文除了可用字彙比較多以外,其餘不管文法或用字都已經退步到和我的口語英文差不多等級了。昨天還沒做到什麼中譯英的部分,一方面是因為華裔理事的人數和意見都不多,另一方面則是 Lin-Shao 說她可以分擔這部分的工作。
昨天還沒簽工作契約,要等到禮拜二。不過之前沒有搞清楚,現在也搞不太清楚的是 - 我是否只是替代 Lin-Shao 一個半月休假期間的短期工作人員? 如果是,而我又不幸沒有應徵到新的全職空缺,或者是中心決定不新增這個全職職位的話,那麼我到十一月底又得開始找工作了。
記下開會幾件事:
1. 理事們的自我介紹簡直就像是電影裡頭看到的19世紀血汗勞工之現代重演。有人工作好幾個月,不僅沒拿到薪水竟然還被開除;有人工作三個整天,拿的是我目前工作一小時就可以拿到的薪水(約是加州法定最低時薪的兩倍多一點,而且目前工作遠比我在學校當助教的時薪低);有人的工作是以件計薪,但在她鞭策自己加快速度,以為多做一點就有多一點收入時,老闆卻把每件的可得工資降低;有人出面跟老闆質問被拖欠的薪水何時發放,"幸運"的就收到幾百塊錢的安撫金,不幸的就落得被開除的下場。
2. 開會最後討論近來在 American Apparel 裡發生的工會紛爭。AA 裡雖然沒有工會,但薪水和工作條件等等都是洛杉磯衣廠裡數一數二的善待勞工典範。只是最近有工會用著頗為惹人非議的手段要進去組織工人,公司的監工/主管們也因此開始進行了打壓工會行動。目前部分工人認為既然公司善待員工又加上工會手段可議,因此主張不要工會;而另外一些戰鬥性較強的工人則認為不管公司是否善待員工,工會的成立本來就是應當,如此才能真正確保工人的權利和福利。在兩邊各自有理的情況下,就有中心的會員來電洽詢中心的意見。而昨天也有三位理事們在 AA 裡工作,一位是前一派,兩位是後一派。在一番討論之後,中心主任的結論是:看情況,先不要選邊站。只是在她做出結論之時,我感覺到這好像是中心的預設政策,也就是說 - 之前的討論只是圖具形式。
腦中在想的是:如果這類(在善待勞工的工廠組織工會)的案子多發生幾次,中心的經營政策可能就會暴露出其問題。畢竟目前中心幫忙解決的事大部分都是違法的例子,也就是說雇主已經太過分了才會上訴成功的案件;法律保障的通常都是最低限度,工人想再爭取更多的福利時 (請注意:更多並不見得是貪婪,在很多情況只是你我覺得微不足道的小小措施),沒有自身的組織以及工會的協助是很難做到的。
3. 延續上點,四位華裔理事似乎並不太清楚工會的理念和存在理由。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