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04, 2005

101803超市罷工和鎖廠

加州這兒的超市罷工和鎖廠已經如火如荼進行一個禮拜了。超市工人們每天 24 小時在店門口站崗,勸說顧客支持勞工的立場,不要進去購物,而送貨的卡車司機工會會員們也以行動支持,只把貨車開到街上或店門口前,讓超市經理自己想辦法卸貨。到目前為止,勞資雙方都還沒有任何談判的動靜。

這次事件起源於三家市場佔有率最高的超市: Vons (母公司: Safeway), Ralphs (母公司:Kroger), Albersons 想在新一回合的合約談判中降低健康福利給付、降低新聘員工薪水,以及有權選擇開設沒有工會組織的分店。在 Vons 不願改善提出的草約,因而讓 Vons 的工會會員決定採取罷工抗議的同時,其他兩家超市為了展現 "企業團結精神",因此拒絕讓他們具有工會會員身分的員工上工 (註:此三家超市的員工都是由同一工會代表,並由同一份勞資合約所規範)。此罷工、鎖廠事件其實還有一個更深遠的導火線,就是像 Walmart, Costco, Target 等廉價大賣場的興起,而使的這些超市銷售利潤都大大不如以往。看著這些超市營業成績下降,一些眼中只有股價的華爾街分析員因此蹦出來大叫:「嘿,要是你們這些超市不降低你們的勞動成本呀,可能就真的比不過那些大賣場啦,他們可是沒有工會的唷!」

是的,這些大賣場的員工絕大多數不是沒有工會,不然就是工會還沒成立以前,那些勇敢出面籌組工會的員工就被開除掉了(其他想要工會的員工則因此惶恐不安,不敢作聲)。而因為缺少代表所有員工跟公司談判員工薪資、福利、聘退條件等等的工會,因此比那些有工會的超市,這些沒有工會的大賣場就可以給付較低的工資、較差的福利,而且在開除工人時也不用知會工會尋求他們的同意。為什會這樣呢?道理其實很簡單,就像我們小時後都聽過的一隻筷子和一捆筷子的故事:一隻隻筷子很容易可以分別折斷,但要是一捆筷子就很難這麼做了;當員工個別發聲時,雇主很容易以不同手段一一打發,但當員工用工會把自己捆起來的時候,雇主就沒辦法個個擊破了。(只是籌組工會的過程並不像捆筷子那樣容易,雇主會想盡辦法不讓筷子被捆起來。)

這些大賣場還不只對自己的員工苛刻以求降低營運成本,他們同時也是去年美國西岸碼頭鎖廠的背後推手,目的在於拉低運輸成本。西岸碼頭的工人不論雇主是誰,都是由同一份合約所保護,也就是說雇主受到同一分合約所規範 (術語是:Master Contract,如同上述超市的情況,只是碼頭合約規範的雇主數目極多)。然而根據代表西岸碼頭工人的國際碼頭暨倉儲工人工會表示,一旦運輸商的勞動成本降低,則這些零售商/大賣場在運輸費用上就有更大的議價空間,因此大型零售商便圖謀破壞碼頭工人的統一合約,讓工會必須一一去跟各家雇主進行談判。那麼這麼做的真正好處在那兒呢?第一,工會須從原本數年一度的談判極有可能變成每年都要去跟為數眾多的不同雇主談判,如此工會現有的人力經費將不足以應付全部的談判量。第二,由於跟各個雇主的談判結果可能有所差異,在一個所謂最惠條款的規定下,當一家公司得知工會同意讓它的競爭者得以支付較低工資時,這家公司也可以要求修改合約,降低之前同意給付的工資水準。

我們也可以用和第一點相似的道理來看那些超市要求的其中一項條件 - 超市有權選擇開設沒有工會組織的分店。目前的情況是:這些超市在新開分店時就已經承認工會存在並認可工會有權代表此間分店的員工,而是否加入工會則完全是員工自身的決定。然而上述條件一旦被接受,新分店的員工就沒有現成的工會可以加入,因此也不受到其他分店的合約保護;假設新分店的員工想要籌組工會,就極可能需要從簽卡、投票開始,幸運的話很快獲得承認,不幸的話就得一路抗爭、訴訟,不僅要和雇主鬥還要和耗時費日的勞動法體系鬥,就算最後獲得承認,協商合約也還是可能花上一年半載,而其間雇主還可能會進行撤銷工會運動,若要是撤銷成功,這之前的努力就全都付諸流水了。

沒錯,工會的存在的確不符合由經濟學觀點來看的企業經營效益,有工會的公司不僅勞動成本平均較高,亦會影響公司經營彈性。但企業效益真的是我們鎮日汲汲營營所追求的嗎?有人說,那些沒有工會的大賣場物廉價美,不只省了我口袋裡的好幾毛錢,也造福那些低收入戶呀!但試問,要是那些低工資所得勞工的雇主能夠給予員工好一點的薪資的話,他們是不是就也不用這樣捏緊褲帶,整日擔心收入抵不上支出呢?(當年福特在開始大量生產汽車之時,就是給予車廠工人破天荒的高薪,如此員工才買的起自己車廠生產的車子,成為量產汽車的第一批顧客。) 再者,這些造福群眾的說法也只是假象,正如在經濟學中的最大社會福利 (social surplus)很少是雨露均霑的。設想:一個小小白領上班族的月薪大概是 $3,000,一個領取最低工資的大賣場全職人員則有月薪約 $1,200,當兩個人每月都在這家大賣場購買 $300 的必要食物時,前者花費他收入的 10%, 但後者花的是 25%。但假若這家賣場提高員工薪資到每月 $1,800 (也就是時薪增加將近 0.5 倍),而店內貨品價錢增加約 0.1 倍,因此購買必要食物的費用上漲到 $330,前者花費增加為收入的 11%,後者卻降低為 18.3%。同樣情形則反之亦然,當其他商場為了削價競爭而降低員工薪資時,其他顧客省下的可能只是一筆微不足道的數目,但這些低所得工人卻必需面對可支用收入的減少。在工資之外,在許多低所得勞工必須自付健保費用之時,一般有工會保護的員工不僅有雇主分擔或支付保險費用,也通常享有一定水準以上的醫療保險計畫,此外退休金計畫也大約是如此情形。

最後,縱使工會對公司營運彈性有一定的影響,其影響範圍皆在員工與其福利相關方面,尤其是在員工降職與開除上。舉開除員工來說,當工會會員被解雇時,公司須先知會工會確保其解雇理由與過程的合理,然而在沒有工會的狀況下,通常也就缺乏跟雇主沒有利益關係的第三人來進行如此手續。員工當然不是雇主的流動資產,是不能隨時轉手或丟棄的,但員工亦不是雇主的固定資產,只是許多雇主在解雇員工時所花費的心力和進行的手續竟然都比變賣固定資產要簡單上許多,連賣家都不用找,踢走就好!

所以,給在美國 (不論何州) 的朋友們:如果您不是處在財務困窘的狀態,在可及範圍內也有其他選擇時,請盡量不要前往 Walmart, Target, Costco 等沒有工會的大型賣場購物;就算您的財務狀況不佳,也請花多一點點時間看看其他地方是不是真的比那些賣場貴上許多,因為有時候兩者的價錢其實是相去無幾的。另外,也請支持那些罷工或被鎖廠的工人,暫時不要光顧 Vons/Safeway, Ralphs/Kroger, Albersons。

"The Workers, United, Will Never Be Defeated",希望這句遊行常用的口號永遠有效。

註一:忘了在那兒看到的研究說,在洛杉磯兩個領取最低工資的父母是養不起一家四口的。

註二:你可以在聯合食品與商業勞工工會的網站上看到有關罷工和鎖廠的消息,另外也可在加州各個主流或獨立媒體尋找相關新聞。

No comments: